存骨本,抗骨鬆
預防骨質疏鬆
元培健康診所 骨科/黃昶昱醫師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骨質疏鬆患者也逐年增加,據國健署統計,骨質疏鬆症是65歲以上長者常見慢性病的第4名,尤其對停經後婦女的影響更甚。
骨質疏鬆症就是骨質流失、骨頭變空洞了,就像是被蟲蛀掉的木頭一樣,空空的骨質讓骨骼變得脆弱、容易斷裂;可能會出現駝背或因走路跌倒而發生骨折的狀況。尤其是年長者,因為身體老化,或是停經後缺乏雌激素保護的婦女,更容易加速骨質流失,進而罹患骨質疏鬆症。由於骨鬆症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有「安靜的小偷」、「沉默的殺手」的稱號。
雖然骨質疏鬆症沒有出現在衛福部統計的10大死因中,但其所帶來的後續併發症不容小覷。這些併發症包括長期臥床所引發的問題,例如肺炎、靜脈血栓、褥瘡、泌尿道感染、心肺功能衰退等。其中一些併發症直接導致死亡,而其他則可能導致器官功能退化,間接導致死亡。換句話說,即使骨質疏鬆症未直接列為十大死因,其影響卻可能是間接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
另外,骨質疏鬆症患者在接受骨科手術時,可能會影響手術的成功率,例如膝關節或髖關節置換術,或是脊椎退化手術等。從統計數據上可以看出,骨質疏鬆症患者在接受骨科手術後需再次手術的比例較高。
由於骨質疏鬆症通常無聲無息,因此自我檢測顯得非常重要,民眾可以透過「駝矮痛」三字訣來自我檢視。矮是指現在的身高比年輕時縮減超過4公分,駝指的是頭枕部與牆面間距超過3公分,而痛則是因骨質疏鬆性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最常見的是跌坐後造成的嚴重背痛,可能是脊椎壓迫性骨折,若同時有「駝矮痛」這3種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
即使沒有以上症狀,針對高風險族群也建議接受骨質密度檢查
(中央型雙能X光吸光測定法或中央型DXA檢查,是目前受到最廣泛認可的骨質密度檢查,將檢查結果與已經確立的骨質密度平均值或標準值進行比較,即可得知你的骨質是否出現警訊。中央型DXA通常是掃瞄下脊柱和臀部,在兒童和部分成年人,有時需要做整個身體的掃描。)
,例如;
- 60至65歲長者,尤其65歲以上婦女,以及70歲以上男性。
- 曾發生「脆弱性骨折」(指在低衝擊力下,便發生骨折)。
- 停經後婦女,具備臨床骨折的危險因子(骨質疏鬆症、內分泌失調、藥物使用者)。
- 早期診斷骨質缺少或骨質疏鬆,初期以飲食調整搭配運動對於骨質的維持均有幫助,若有較嚴重的骨質疏鬆,則建議考慮藥物治療,過去骨鬆藥物的健保給付規範主要是用在已發生骨折後且骨密度檢查證實有骨質疏鬆的病患,健保署自今(2025)年3月起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從過去已發生嚴重骨折(如:脊椎或髖部骨折)才能使用藥物,放寬到有骨質疏鬆並為骨折高風險族群就能及早開始治療,包含糖尿病患者、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等高風險族群。即早治療骨質疏鬆症,能夠降低未來骨折發生的風險,避免可能的手術、失能、甚至死亡的風險。